Quantcast
Channel: 南昌诗群的博客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3

刘献忠:一袭清雅书诗意

$
0
0

刘献忠:一袭清雅书诗意

——浅读江西诗人敖雪峰旧体诗词集《芊芊阙歌》


从事宣传、文联、文化工作十来年,认识作家作者无数,也收到过几十部文学作品集,但敖雪峰的诗集《芊芊阙歌》则是我在新余工作经历中,收到的首部女作者诗集。

传统文化中的诗词类,近年来国家层面强力推送,如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、中小学教材中诗词占比大幅增加等等,雪峰诗集出版,此其时也,值得庆贺。

《芊芊阙歌》是由江西诗坛泰斗仰斋恩师(傅义教授的笔名)亲自作序,国家级的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,共收录诗词750首左右,主要分为六个部分:咏物寄意、田园风光、情系河山、雅韵心声、吟风弄月、幽思芳魂。其诗风庄重、含蓄、典雅、精练,词风纤巧、轻灵、温婉、柔媚。雪峰用她灵动的心,抒写小情大爱,讴歌人性之真善美,彰显了她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古文基础,让平凡的人生插上了诗意的翅膀,也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尽了一份绵薄之力……

雪峰的诗词,是一道道曼妙的风景,是诗海中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。景观描绘传神,词句清婉雅致,借景抒情,层次分明,心思细腻,感情真挚。既有远古的意境,又有现代的气息。或人或事,亦悲亦喜,立意略高一筹,章法井然有序。一件件平常生活小事,一种种自然风物,在她笔下升华成画卷,在眼前徐徐铺展开来,如《咏桃花》《咏墨兰一》《咏墨兰二》《咏玉兰》《我是风信子》……

诗,最难写好的是绝句。词,最难填好的是小令。看似简单,字少,其实最能彰显个人文学功底和素养。而咏物寄意的诗,又是难中最难,最考查诗人的独具匠心。雪峰的这五首七绝,无论从字面上还是句意上以及整首诗的面貌和内涵上,都透着一股幽香气息,不知不觉间会为之陶醉,如沐甘泉溪流,如沐春花在园,如沐胭脂香盒。加之,内容上写的都是花,所以在这里很难找到尘世的喧嚣和嘈杂,一切一切都是那么恬静、自然、和谐、韵致、优美。《咏桃花》:“深浅匀妆频北望,春风有意伴天涯。”《咏墨兰一》:“幽芳静绿风拂影,一曲离骚吟万年。”等等,都牵扯到了人生的元素,深化到对人生的思考,诗的韵味由此伸张耐品又令人回味无穷。这五首诗的另一个亮点就是语意的转换做得完善而优美,可以用珠联璧合来形容。如《咏墨兰二》诗中的转合:“今陪君子临轩读,一树相思倾世尘。”这两句诗水乳交融,花团锦簇。再如《咏玉兰》诗中的转合:“疑是玉环今返魄,清姿丽影映斜晖。”因为前边说了是玉环,后句的魅力,自然而然就出来了,绝对没有任何夸张和不是成分。佛家讲究因果。句意的转合或者文章的得法,离开因果,就难以成体统了。五首诗美而明了,内容上,不用诠释。读过之后,有了这样的感受:一壶清酒,一树桃花,一诺倾城,一生天涯。

诗贵在味,词贵在韵。诗要有眼,词要有心。一管窥豹,画龙点睛。想写好诗,首先要有一颗诗心。雪峰的诗味词韵,诗眼词心,书中可圈可点,处处皆能体现。如:《咏樱花》“轻染雨烟妆带醉,一春香梦共君迷”。“妆带醉”,一个“醉”字,把樱花的颜色、姿态和樱花般的女子的妩媚可爱及柔肠百转的情思勾画得淋漓尽致。《江城子·童年》“童年趣事可装箩。下蒙河,拾青螺。野果山莓,偶见步难挪。竟有奇人闲作恶,追白鸭,捉灰鹅”。一个“趣”字,一下就打开记忆的闸门,将人带回到童年。整阙词轻松、俏皮、活泼、风趣、自然、流畅,读来如清风拂面,令人莞尔。《诉衷情·同学聚会》“当年同桌又同床,深夜戏围墙”。在这里,一个“戏”字,就把那些年我们也曾夜翻围墙的事儿点亮了。《一剪梅·小宝满月抒怀》上片“醒也彷徨,睡也彷徨”“懒了梳妆,误了梳妆”道出一位母亲的时刻忧心与多少无奈;下片“老又何妨,丑又何妨”“他嗅书香,我嗅书香”则看出一位母亲的豁达与伟大,喜欢“他嗅书香,我嗅书香”。一路陪伴,与孩子一同成长。温馨、温暖、温情。

诗咏志,词抒情。雪峰爱写荷,诗集的封面图文并茂,印着荷及一首七绝《咏荷》,即她的人生志向:做一个外柔内刚,秀外慧中,孤标清高的女子。《西江月·荷》在该部诗集中位居第一,曾被江西诗坛专家誉为“绝妙好词”。的确,此词写尽荷花之美,辞藻华丽,而不平铺直叙。一出手,即知不凡,“嫩萼轻舒华盖,芙蕖半掩姿容”。上片前两句,高度概括,高度凝练,12字就描写出荷花的亭亭玉立,低调优雅。“素房滴露玉玲珑,细雨微风香送”。后两句,化腐朽为神奇,一颗露珠玲珑剔透,悄然滴于小荷花蕊上,清新淡雅又灵动活泼。细雨如丝,难以掩盖荷花的淡淡清香,其香淡而不散,自荷塘深处飘来,拂过面庞,何等惬意?!人生如此,夫复何求?!“洛水一妃凌步,汉江双女惊鸿,粉光花色意朦胧,曲径通幽入梦”。下片连用二典,将荷花拟作洛神宓妃,汉江双女,这神奇一笔,画面感极强,写出满池荷花迎风而动,作仙子凌空而舞状。似乎让人看到荷影摇曳,惊到了池里的游鱼……末句转而言它。按常理而言,还要继续描绘荷花之美,但是,还有什么比得过洛水之神。似乎已经山重水复疑无路,谁知,竟然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“曲径通幽入梦”,给读者留下了太多遐想的空间……

例子不胜枚举,“吟风弄月”“幽思芳魂”中的词,如一串凄婉的歌谣。或含蓄绵长,或忧郁感伤。“田园风光”“情系山河”系列,犹如跟着作者在诗词里一路游山玩水,乐而忘返;“雅韵心声”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的真性情,好才情……

于文于诗词,我也不是专家,喜欢而已。把读《芊芊阙歌》的一点点感悟串掇成文,不足为评。


 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