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红铁:奔跑,为另一个原野
谢辉
一
以诗歌见证生命,以生命见证诗歌。如果说要穷其一生去热爱,迎着鄱阳湖东岸晨曦走来的吴红铁,选择的必定是诗歌,因为诗是他一世无法割舍的情缘,也是他存在的一种生命状态。
近年来,在江西诗坛崭露头角的吴红铁出生于春风乍起的改革开放元年。当时的中国对精神的禁锢一朝冰消雪融,人们对诗歌有着近乎朝圣般的痴狂。北岛、舒婷、顾城、海子……多少享誉大江南北的诗人,多少脍炙人口的诗作,恰如繁星点点,照亮了那个年代的如墨夜空。
有幸经历这诗歌的黄金年代,也定不辜负绝好青春年华。学生时代的吴红铁对诗歌的兴趣远远超越了同龄人。从课堂课本、从电视电台、从报刊杂志,他有幸读到诗仙李白、诗圣杜甫,着迷于“挥一挥衣袖,不带走一片云彩”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,还有吟唱着“生如夏花之绚烂,死如秋叶之静美”的文学泰斗泰戈尔,以及“我希望我的生活永远是泪与笑的”艺术天才纪伯伦……这一切,为他今后的诗歌创造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前尘往事,恍如昨日。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吴红铁,在小伙伴们玩乐、嬉戏,甚至虚无度日的日子里,独自沉浸在诗歌的海洋中,汲取先贤前辈的学识和养分。有关徐志摩的诗集、散文、传记,都收入到了他的书架,融入他的灵魂与血液。泰戈尔的《吉檀迦利》《飞鸟集》,纪伯伦的《泪与笑》《先知》亦被其反复熟读、吟诵,让他穿梭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,感受精神灵性的相互碰撞及启迪。回忆起那段孤独而又璀璨的青春岁月,如今在新江西诗派中渐显锋芒的吴红铁充满了欣慰和自豪感。
二
吴红铁的诗歌创作发轫于上世纪末。他尝试用稚嫩的笔调创作,追求排比、对偶的技巧,往往“为赋新词强说愁”,但也不乏灵性之作。
对《生命》的感悟,道出了人生的真谛。“我把一海的悲切/放进心的深处/装载/一个苦涩的人生/思想的小舟缓缓驶来/不等靠岸/又转眼消失/我思念的人儿/也在不可望处逍遥/生活的淡然无味/人间的弹指光阴/留不住高贵的魂灵/要么在奋搏中追寻/要么在沉沦中消逝/倘若,你肯挥去/尘世的迷雾/去找另一个/思想上的解脱/那许是真的生命!”
诠释《爱情》,并不需要千言万语。“我爱自然/我爱艺术/但我/更崇尚爱情/如果没有爱/自然将是单调的/艺术也会没有生机/如果生命的火花消沉/爱情的明灯破灭/我愿悄然长逝!”
如风花雪月的浪漫,似天马行空的意象,一度成为吴红铁的诗歌主题与创作源泉。回顾既往,他曾毫不讳言地向友人坦诚并反思,古往今来的名人及佳作激励了自己勇敢走向诗歌的殿堂,却也局限了自己的创作空间。那时习惯以个人为中心的写作主旨,往往生活气息淡薄,更缺乏思想深度,陷入了小众化的流俗境地,而这也成为吴红铁心中挥之不去的隐痛心结。
即便敢于追逐梦想,终究也要学会割舍与放下,才能勃发新的生机。时间的脉络一直延伸到2011年4月,一场主题为“钢铁与火焰的诗情”的江西省谷雨诗会在洪城东郊的一方热土上演,吴红铁作为嘉宾应邀参加了这场盛会。云集省内外诗词名家、热情诗友的这场盛会碰撞交流出耀目的思想火花,瞬间打开了吴红铁的诗歌眼界。从此,他犹如黑夜中漫漫摸索苦行的孩童,忽然望见了通往诗歌圣殿的烈烈焰火。在如炬光芒的照耀下,他以无比坚毅的步伐向着远方前进!前进!再前进!
三
数年来,吴红铁一篇接一篇凝聚精粹思想的作品横空出世,受到南昌、江西乃至全国诗友的关注。
“我一出生就静静躺在地球上/躺在岩床上,在“矿”野中呼吸/宇宙就在我的上方/日月星辰照在我的身上/从皑皑雪峰到雾里山峦/再到山花遍野的万里河疆/从古到今饱受风霜历经变迁/我是太阳系里跌落的一粒红尘……/生硬的矿石/是我生命的原生态/我以热情激活我的身体/赴汤蹈火挑战生命的每一次极限/我是铁,在熔炉中锻打/没有哭嚎/没有撕裂的挣扎/在火里/在夜雨的苍穹/永远站立。”荡气回肠的《我是铁》,赢得了满堂喝彩。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、硕士生导师陈茜对此高度评价道:“这首诗具有男人的雄健之力,很有激情,内容充实,语言铿锵有力,读来让人激情澎湃。这也是一首有来源于生活,有丰富阅历的好诗篇。”
生活中偶然拾得《狗行狗素》:“在路边/我看到一只孤独的黑狗/从我身边过去/不懂交通法则的黑狗/若无其事地横穿马路/车来车往,狗行狗素/车开车道,狗走狗道/走到了马路对面/那只旁若无人的孤独的黑狗。”这首短诗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江西省作协副主席程维誉为近年江西诗坛的佳作:“有令人惊喜之处,不仅是南昌诗歌的增长点和已经抵达的高度,也应该是江西乃至中国诗歌2014年的增长点。”还有《红尘之底》《我一时的臆想》《穿不透的月光》《比一生还长的短诗》等一些诗歌作品,亦获得了包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南昌市作协副主席刘晓彬以及江西省社科院特邀副研究员、南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、南昌市诗歌学会副会长李贤平在内的名家的赞许和肯定,称其作品意境丰满厚实、蕴藉深沉,有思想,有冲击力。
四
思想的嬗变,为吴红铁的创作打开了大门,也迎来了他的创作高峰期,仅近两年,创作诗歌就达200多首,且在语言、技巧、思想等层面均有重大突破,因为吴红铁秉信每一首诗都是一种挑战和突围,是对语言也是对人生思考的一种重新抵达。在他心中,诗歌要表达的不仅是冲动和愉悦,更是为了直面现实,正视心灵。
吴红铁颇为推崇王国维“以我观物,故物皆著我之色彩”的境界,诗歌作品富于创新和变化,从自我抒情到关注底层,从注重语言修辞到思想挖掘,从天马行空的意象到落为尘埃的接地气,已然完成了“小我”到“大我”,“个体”到“大众”,“赞美”到“评判”,“常态”到“病态”的涅槃转身。
瞭望原野:“一头狼,在荒山野岭奔跑/它的啸声并不凄凉/它在逃离自己的部落/千里沃野使它颓废不思进取/它如寻道者/每一步都在悬崖之上,黑夜之巅/一头狼,踩着雨点或雪花/奔跑在孤独的路上/一路的风险它无暇顾虑/眼里只有前方,没被割裂的源头/它的奔跑不在于奔跑本身/而是为另一个原野。”恣意纵横的《奔跑,为另一个原野》,为野性打开了寻道的空间。
且听风声:“我们总是在等一个季节/一见倾心或/一生一世/这个季节里的杨柳倒映在水中/我们就在湖畔/等一阵风/过来/吹起你的长发/打疼我的脸以及/相思/我敢肯定/这一阵风绝非从汉唐偷渡而来/它的历史虽短/却刚好成全一段爱情。”静默地《等风吹》,等来了一段美好的爱情。
品读江湖:“雨来了,没有化妆/就急匆匆地从天而降/不管你愿不愿意/它就这样来了,让/人猝不及防/它不在大地干裂将要死去之时/快意恩仇/也不在你需要浪漫之时/抖落一个背影/它是带着雷声来的,不与风尘为伍/它在城市乡村/在每一个地方发泄、撒泼/为一个混沌世界发怒/它独自穿透乌云及黑夜/在谁也辨不清谁的江湖/它能看清每一个门道/穿堂而过。”正因为人生匆匆,才需意气风发,不负《雨及江湖》的人生。
以匍匐的姿态前行,为的是贴近尘埃,看清纷扰的世界。以寻道的姿态奔跑,为的是感悟生命,获取另一个原野。吴红铁选择了诗歌,诗歌也附体了他的灵魂。在“我就是诗,诗就是我”的世界里,他继续在用饱蘸诗歌的笔端触及他的理想人生。
吴红铁1978年1月生,江西鄱阳人。南昌市作协会员,中国诗歌学会会员,第三批南昌诗派十六家成员。现供职于南昌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闻中心,兼任《诗江西》诗刊编辑、《钢魂》杂志编委、鄱阳青年诗社顾问。诗歌在《江西工人报》《长江丛刊》《艺术广角》《名作欣赏》《诗潮》等报刊发表,入选《2014年中国诗歌选》《2014年南昌诗歌精选》等选本。作品荣获江西省2011年“钢铁与火焰”的诗情谷雨诗会创作一等奖、江西省2012年“诗与电的交响”诗歌比赛三等奖等奖项,江西省2005年“阳光创业50年“诗文大赛三等奖。《江西商报》“行吟在都市的诗人”栏目对其创作历程做过专题报道。曾出席2011年、2014年、2015年江西谷雨诗会,中国网络诗歌学会2014年(合肥)全国年会。
